Miles Davis 在60年代中期和晚期,透過他的唱片如「Bitches Brew」和「Jack Johnson」等,引領爵士樂和搖滾樂﹝Rock﹞的融合。這個時期的 Miles Davis 樂團團員換成 Herbie Hancock、Chick Corea、Joe Zawinul,三人皆為電子鍵盤手;貝斯部分由 Ron Carter 和 Dave Holland 擔綱,John Mclaughlin 是這個團的吉他手,鼓手則是 Tony Williams 和 Jack DeJohnette。鼓手 Tony Williams 自己也和 John Mclaughlin 合組了一個叫「Lifetime」的樂團,曲風較偏搖滾路線;John Mclaughlin 又自組了活力十足的「Mahavishnu」管弦樂團。Miles Davis 持續在整個70年代為電子樂器的運用探路,並將放克樂﹝Funk﹞和搖滾樂的元素融入自己的音樂中,錄製了「Pangea」和「Agharta」等唱片。

其他樂團,像時常擠入全國音樂排行榜前40名的 Spyro Gyra 和 Chuck Mangione ,到頗富神秘感的吉他手 Pat Metheny ,皆將爵士樂和搖滾樂的融合更加通俗化。其他受歡迎的融合樂團還有 Wayne Shorter、Joe Zawinul 和貝斯手 Jaco Pastorius、Miroslav Vitous 等人合組的「Weather Report」;Chick Corea和貝斯手 Stanley Clarke組的「Return To Forever」;薩克斯風手 Wilton Felde r和鍵盤手 Joe Sample 組的「The Crusaders」;鍵盤手 Russell Ferrante 的「Yellowjackets」以及原本Kenny G﹝譯者插花:現在各位知道這個米粉頭的來歷了吧!﹞所屬的「Jeff Lorber Fusion」。近年來,幾個融合樂樂團如 Pat Metheny 和 Kenny G 等的樂團,在市場上有不錯的成績。

 
* 譯者對標題「Fusion」的原來觀點是,雖然一般中譯作「融合樂」,但在此是介紹爵士樂的發展歷史,談的是爵士樂,不談其他衍生性產物。我﹝主觀﹞認為在此的「融合」是指爵士樂的發展階段,一個爵士樂發展至與其他音樂類型結合的時期,或說風華不再的爵士樂為了找回支持群眾被迫與其他流行音樂類型做結合的時期。基本上融合樂本身並不是爵士樂﹝以爵士樂以外的音樂為導向﹞,只是採用部分的爵士音樂元素,因此亦不依循前面慣例稱「Fusion」為「融合樂」,所以原稱標題「Fusion」為「融合時期」,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作者Marc Sabatella和我以E-Mail討論時說到:

 
我想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且我對這樣的論點有一點小意見。各種爵士樂流派都是爵士樂和本身以外的音樂元素結合下的產物,很明顯地,最早的爵士樂就加入了藍調、福音歌曲和軍樂的音樂元素,後來爵士樂又加入浪漫時期晚期作曲家更複雜的和音,在50年代時我們見到爵士樂受到巴西音樂影響,和明顯受古典音樂影響的「第三潮流」爵士樂,爵士樂和搖滾樂的融合,和上述的情形是一樣的﹝此外,搖滾樂和爵士樂起於同源,甚至還算得上有親屬關係﹞。

我了解音樂間應該做一個區隔,但這個入門的目的並非如此。光碟版對融合樂的介紹倒是挪出一個章節與同時期其他流派爵士樂做一個區隔,不過,我個人不太中意用個別的時期來介紹爵士樂,我舉個例子,70年代時,每個樂手都在玩融合樂,但當這個時期一結束,這股風潮一下子也結束了,同樣的,即使像「搖擺樂時期」這樣的詞很常見且被眾人採用,我也不喜歡這種說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n18s 的頭像
    van18s

    香草森林vanilla forester

    van18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